液
液壓支架液壓系統泄漏原因及防治對策
1前言
液壓支架是一種廣泛應用于現代化礦山采煤的關鍵設備。其液壓系統是以乳化液泵站所提供的高壓乳化液作為動力,主要由立柱、千斤頂、液壓閥(多路換向閥、液控單向閥、安全閥等)及其它液壓附件組成。
泄漏是目前液壓支架液壓系統普遍存在的現象,主要是由于液體在液壓元件和管路中流動時產生壓力差及各元件存在間隙等,引起泄漏。另外,礦井內惡劣工況條件也會對液壓支架的密封產生一定的影響。液壓系統一旦泄漏,將會造成液壓支架動作不靈敏,影響生產效率,嚴重時造成支架癱瘓,影響安全,甚至產生嚴重后果。下面針對液壓支架的液壓系統泄漏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對策。
2泄漏的分類
液壓系統的泄漏按泄漏部位分主要有2種:即固定密封處泄漏和運動密封處泄漏。固定密封處泄漏的部位主要包括缸底、各管接頭的連接處等;運動密封處泄漏的部位主要包括活塞桿部位、液壓閥閥桿部位。從油液泄漏的形式上可分為外泄漏和內泄漏。外泄漏主要是指乳化液體從系統泄漏到環境中;內泄漏是指由于高低壓側壓力差存在以及密封件失效等原因,使乳化液在系統內部由高壓側流向低壓側。
3影響泄漏的原因
3.1設計因素
(1)密封件的選擇
液壓系統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液壓系統密封的設計和密封件的選擇,由于設計中密封結構選用不合理,密封件的選用不合乎規范,在設計中沒有考慮到乳化液與密封材料的相容形式、負載情況、極限壓力、工作速度大小、環境溫度的變化等。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直接或間接造成液壓系統泄漏。另外,由于在液壓支架的使用環境中具有煤塵和雜質,所以在設計中要選用合適的防塵密封,避免塵埃等污物進人系統破壞密封、污染油液,從而產生泄漏。
(2)其他設計原因
設計中考慮到運動表面的幾何精度和粗糙度不夠全面,以及在設計中沒有進行連接部位強度校核等,這些都會在液壓系統工作中引起泄漏。
3.2制造和裝配因素
(1)制造因素
所有的液壓元件及密封部件都有嚴格的尺寸公差、表面處理、表面光潔度及形位公差等要求。如果在制造過程中超差,例如:液壓缸的活塞半徑、密封槽深度或寬度、裝密封圈的孔尺寸超差或因加工問題而造成失圓,本身有毛刺或有洼點、鍍鉻層脫落等,密封件就會有變形、劃傷、壓死或壓不實等現象發生,使其失去密封功能。將使零件本身具有先天性的滲漏點,在裝配后或使用過程中發生泄漏。
(2)裝配因素
液壓元件在裝配中應杜絕野蠻操作,如果過度用力將使零件產生變形,特別是用銅棒等硬物敲擊缸體、密封法蘭等;裝配前應對零件進行仔細檢查,裝配時應將零件蘸少許液壓油,輕輕壓人,清洗時應用柴油,特別是密封圈、防塵圈、0形圈等橡膠元件,如果用汽油則使其易老化失去原有彈性和密封機能。
3.3油液污染及零部件的損傷
(1)氣體污染
在液壓系統的高壓下,乳化液中會溶解較多氣體,在乳化液中形成氣泡。如果液壓支架在工作過程中在極短的時間內,壓力在高低壓之間迅速變換就會使氣泡在高壓側產生高溫,在低壓側產生爆裂,如果液壓系統的元件表面有凹點和損傷時,乳化液就會高速沖向元件表面加速表面的磨損,引起泄漏。
(2)顆粒污染
井下采煤過程使液壓支架的工作環境存在大量粉塵、煤灰等固體顆粒。立柱、千斤頂作為液壓支架液壓系統的主要執行元件,由于工作過程中活塞桿裸露在外直接和環境相接觸,雖然在導向套上裝有防塵圈及密封件等,但也難免將塵埃、污物帶入液壓系統,加速密封件和活塞桿等的劃傷和磨損,從而引起泄漏。
(3)水污染
由于工作環境潮濕、乳化液配比不合格或乳化液的破乳等原因使水進人液壓系統,從而使乳化液失去其防銹性能和潤滑性能,加速部件的磨損和銹蝕,造成泄漏。
(4)零件損傷
密封件是由耐油橡膠等材料制成,由于長時間的使用發生老化、龜裂、損傷等引起系統泄漏。如果零件在工作過程中受撞而受傷,會劃傷密封元件,從而造成泄漏。
4泄漏主要防治對策
造成液壓支架液壓系統的泄漏因素是多方面的,以現有的技術和材料,要想從根本上消除液壓系統的泄漏是很難做到的。只能從影響液壓系統泄漏因素出發,采取合理的措施盡量減少液壓系統泄漏。
首先,密封件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在最初全面考慮泄漏的影響因素,將會給以后的生產帶來無法估量的損失。另外,在設計和加工環節中要充分考慮影響泄漏的重要因素:密封溝槽的設計和加工。選擇正確的裝配和修理方法,借鑒以往的經驗,如在密封圈的裝配中盡量采用專用工具,并且在密封圈上涂一些潤滑脂。在液壓油的污染控制上,要從污染的源頭人手,加強污染源的控制,還要采取有效的過濾措施和定期的乳化液質量檢查。為有效地切斷外界因素(塵埃、顆粒、水等)對液壓系統的污染,可加一些防護措施。總之,泄漏的防治要全面人手,綜合考慮才能做到行之有效。